- · 關于2025年端午節假期交易 05/30
- · 關于2025年勞動節假期交易 04/28
- · 關于交易品種“油芝麻”( 03/28
- · 關于2025年春節假期交易時 01/27
- · 關于“油芝麻”(OS-251)上 01/22
- · 關于“油芝麻”(OS-0)上線 12/25
幣種 | 匯率 | 漲跌 |
1美元 | 7.1761 | ![]() |
1歐元 | 8.2558 | ![]() |
100日元 | 4.9456 | ![]() |
1港元 | 0.91417 | ![]() |
1英鎊 | 9.658 | ![]() |
- 通脹數據“爆表” 美聯儲“騎虎”難下
- 發表時間: 2025-02-14 10:22:34 瀏覽次數: 轉自:中國證券網
美聯儲去通脹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道阻且長。
美國勞工統計局于當地時間2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美國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(CPI)同比上升3.0%,高于預期值和前值,為連續4個月反彈;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,核心CPI同比上升3.3%,而預期值為3.1%、前值為3.2%。環比漲幅方面,美國1月CPI環比上漲0.5%,核心CPI環比上漲0.4%,均高于預期值。
“爆表”的通脹數據發布后,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突變。美聯儲一季度降息可能性接近清零,交易員對美聯儲下一次降息的押注也從此前的9月左右推后至12月。據芝商所“美聯儲觀察”工具來看,市場預期美聯儲3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97.5%,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僅為2.5%。CPI數據公布后,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走高,10年期美債收益率向上突破4.6%關口,美元指數短線拉漲后有所回落。
實際上,年初通脹數據“超預期”一幕有些似曾相識,這背后反映了季節性因素的影響。經驗表明,企業習慣于在每年年初調整價格,這通常會導致第一季度的通脹數據比其他季度更高。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提到,2023年1月和2024年1月的核心CPI就出現了類似的增長,表明這可能是受季節性影響,而非通脹趨勢的根本性轉變。
除此之外,美國1月通脹超預期也與供給因素的擾動有關。例如,受禽流感帶來的雞蛋短缺影響,美國1月雞蛋價格環比大漲15.2%,導致食品分項通脹抬升明顯。
拋開這些“噪聲”,美國二次通脹壓力已經開始顯現。據國盛證券統計,2024下半年以來,美國CPI和核心CPI的三個月環比折年率均出現持續反彈,今年1月分別升至4.5%、3.8%的高位,表明二次通脹壓力已開始顯現。根據該團隊的最新測算,2025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美國CPI同比漲幅分別約為2.8%、2.8%、2.9%和2.7%,核心CPI同比漲幅分別約為3.2%、3.1%、3.1%和3.0%。這意味著,美國通脹進一步回落的空間已不大,并且2025年全年通脹水平仍將明顯高于美聯儲的政策目標。
在當前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陰云籠罩之下,市場對美國通脹風險擔憂再起。“最令人擔心的還不是已經出現回升跡象的通脹,而是關稅政策可能引發更大的通脹風險。”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陳杰瑞(Jerry Chen)說。
中金公司研報稱,盡管關稅的范圍和力度還有很多變數,對通脹的影響也有待觀察,但這無疑會增加通脹的不確定性,對消費者通脹預期也可能帶來擾動。密歇根大學的調查顯示,1年期通脹預期從此前的3.3%躍升至2月的4.3%,創2023年11月以來新高,5年期通脹預期升至3.3%,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。
分析人士認為,在這種不確定性之下,美聯儲可能繼續保持觀望。長江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于博認為,盡管當前美國就業緩慢降溫的主線未變,但預防式降息周期中,通脹是主要矛盾。在看到通脹壓力緩和之前,美聯儲年內降息節奏和力度放緩或是大概率事件。
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監白雪分析,往后看,預計未來幾個月美國CPI通脹有望重新回歸下行,但通脹不確定因素增多,下行過程的波動性可能加大。當前,美國“去通脹”形勢依然嚴峻,加之通脹預期抬頭、評估關稅及移民政策的效應仍需時間,美聯儲仍將選擇觀望,3月降息的希望較為渺茫。
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周在國會聽證會上也強調美聯儲“不急于降息”,稱美聯儲在抑制通脹上取得進展但尚未完全達到目標,希望保持政策的限制性。與此同時,鮑威爾還表示,美聯儲在資產負債表縮減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。這意味著,美聯儲的縮表進程可能持續更長時間。